
主顯節
2011年1月2日瑪竇福音2:1-12
他們看見嬰兒和他的母親瑪利亞,遂俯伏朝拜了他。
當黑落德為王時,耶穌誕生在猶大的白冷;看,有賢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纔誕生的猶太人君王在那裏?我們在東方見到了他的星,特來朝拜他。」黑落德王一聽說,就驚慌起來,全耶路撒冷也同他一起驚慌。他便召集了眾司祭長和民間的經師,仔細考問他們:默西亞應當生在那裏。他們對他說:「在猶大的白冷,因為先知曾這樣記載:『你猶大地白冷啊!你在猶大的郡邑中,決不是最小的,因為將由你出來一位領袖,他將牧養我的百姓以色列。』」於是黑落德暗暗把賢士叫來,仔細詢問他們那星出現的時間;然後打發他們往白冷去,說:「你們去仔細尋訪嬰孩,幾時找到了,給我報信,好讓我也去朝拜他。」他們聽了王的話,就走了。看,他們在東方所見的那星,走在他們前面,直至來到嬰孩所在的地方,就停在上面。他們一見到那星,極其高興歡喜。他們走進屋內,看見嬰兒和他的母親瑪利亞,遂俯伏朝拜了他,打開自己的寶匣,給他奉獻了禮物,即黃金、乳香和沒藥。他們在夢中得到指示,不要回到黑落德那裏,就由另一條路返回自己的地方去了 。
節日簡介
主顯節原本是東方教會慶祝耶穌誕生的節日。在古代的思想脈絡中「主顯」(Epiphaneia)一詞的希臘文原意是:一位神出現,使人肉眼可以看見;或是一位被當作神崇拜的皇帝,到他王國的某一城市拜訪,使當地的居民能看見他。關於主顯節最早的記載,可以回溯到第三世紀。當時有些諾斯底派的人在一月六日慶祝「耶穌受洗節」,並主張耶穌在受洗時才真的誕生為天主子。埃及亞歷山大城的Clemens為了保護教會信仰,駁斥諾斯底派的這個錯誤教導,呼籲大教會一起慶祝主顯節,因而在東方教會形成慶祝耶穌誕生的節日。至於教會選定於一月六日慶祝這個節日的原因,則可能是由於當時的外教人在這一天慶祝「時間之神」的生日;以一個教會的節日來取代在教外流行的民俗或宗教慶節,是古老教會常見的現象,也是最早期的「本位化」的嘗試。
這個原本是東方教會慶祝「耶穌誕生」的節日,很早便和「耶穌受洗」連結在一起,後來又融入耶穌在加納「變水為酒」的紀念。由第四世紀開始,羅馬天主教會便固定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慶祝耶穌聖誕,並在一月六日慶祝主顯節,紀念耶穌把自己顯示給世人的三個核心事件:賢士來朝、耶穌受洗、變水為酒。
禮儀年不論甲、乙或丙年的主顯節福音選讀,都是瑪竇敍述的「賢士來朝」的故事(瑪二1-12),因此這個主日的福音釋義,僅是將敝人在乙年所寫的文章略做修改而已。這是一個戲劇性非常豐富的故事,可以分許多不同的場景:賢士來到耶路撒冷(1-2)、和黑落德王相見(3-6)、黑落德王的指示(7-8)、異星的導引(9-10)、朝拜嬰兒(11)、賢士返鄉(12)。
賢士與異星
「賢士」原是指波斯的司祭,在我們的經文中則被表達為「星象家」,他們可能來自于波斯或阿拉伯地區。他們觀察到一顆特別的星星,而推論出一位特殊的猶太君王將要誕生。
對於一個理想性君王的期待,是在古代廣泛流傳的思想。對基督信仰特別重要的是舊約聖經戶籍紀二十至二十二章中的「巴郎的神諭」,其中也提到了關於「異星」的期待。巴郎原是外邦的「先見者」,受命詛咒以色列人,但天主卻使他預言說:「由雅各布布布伯將出現一顆星,由以色列將興起一權杖」(戶二四17)。在這個背景之下,天上出現的異星被瞭解為耶穌誕生的前兆。巴郎的「神視」在猶太傳統中世代流傳,在賢士來朝的故事中成為了「事實」。
猶太人的反應
東方的「星象家」到達耶路撒冷時,便詢問「才誕生的猶太人的君王在哪里?」這個問題不僅令黑落德王不安,更造成全城的「驚慌」!瑪竇在這裏所描述的並不是指群眾因害怕黑落德王而表現的態度,而是人們面對「神性的顯現」所有的典型反應(瑪十四26)。這種反應顯示,全猶太人和他們的君王都反對這些由遠地而來的賢士們的思想。
出自「達味家族」的救主
猶太經師在黑落德王的命令之下,認真研究默西亞的誕生之處。他們引用米該亞先知的話(五1)清楚地指出,賢士們尋找的默西亞應誕生在猶大的白冷。但是瑪竇將先知書中的話稍微更改了一些,並且加上撒下五2的經文「他將牧養我的百姓以色列」,使這位將誕生的嬰孩和達味產生聯繫。人們由此可以看出,耶穌就是以民所期待的、將要出自「達味家族」的救主。
心懷不軌的黑落德王
黑落德王將猶太經師的研究結果告訴賢士們,並要求他們在找到嬰孩時來向他報告。他的目的看似高尚,實則心懷不軌。讀者們由瑪二13所敍述的若瑟的夢得知,黑落德王其實是企圖殺害這位「才誕生的猶太人的君王」。
賢士朝拜嬰孩
來自東方的星象家得到黑落德王的指示後,即刻出發前往離耶路撒冷8公里左右的白冷城。而先前將他們帶領至耶路撒冷的那顆星又再次出現,這顆星使天主的帶領成為有形可見的,長途跋涉的賢士們終於看見自己長久渴望的物件,故而充滿歡喜。他們朝拜嬰孩並獻上禮品:黃金、乳香和沒藥。禮物共有「三件」乃是象徵給予帝王的尊榮,顯示出這個嬰孩就是萬民期待的「和平之王」(依六十6)。在瑪竇的心中,這些星象家是普世萬民朝拜天主的象徵,是外邦人進入教會的預像(瑪二八19)。
賢士們朝拜了嬰孩之後,並未回去見黑落德王,因為他們在夢中得到指示,由另一條路返回家鄉。這個特殊的夢境,再一次顯示是天主引導一切,而賢士們順從的態度自然也成為基督徒的榜樣。
綜合反省
透過這些敍述,福音作者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告訴世人,這位新誕生的嬰孩所有的真實身份:(1)他是猶太人真正的君王,面對這個君王黑落德充滿猜忌和敵意。(2)他是默西亞,在白冷出生的以色列民族的領導者。(3)他是應得天主性崇拜的君王之子。整個敍述中所含的因素,如異星的出現、找到嬰孩的過程、揭發黑落德王陰謀的夢境等,都表達出一切都出於天主的計畫和引導。
這個故事中所含有的神學主題,都在整部福音的敍述中得到更詳盡的發展。由此可知,瑪竇福音頭兩章的內容,並非為了填補馬爾穀沒有記載「耶穌童年故事」的缺憾,而是為自己的福音寫了一個生動的「序言」。
反省
1.-異星當空,設想你是第四位賢士,或是陪伴賢士前去朝拜耶穌聖嬰的一個僕人,請體會你們旅途中的心情與感受。
2.-三賢士為耶穌獻上黃金、乳香、沒藥,牧童們將自己的心獻給小耶穌,你今天願意送給他什麼禮物,馬槽中的小耶穌有何表情,他喜歡你的禮物嗎?
3.-三王改道而歸,為什麼?您是否也因著耶穌的誕生,踏上了皈依之路?耶穌和聖母是你生活的曉明之星嗎?
4.-我以聖經——天主的話語為我生命的嚮導嗎?還是常靠自己的思想觀念來尋找“救主”呢?救主在哪里呢?是在平安、順隨、富裕和幸福中嗎?困苦、磨難、不安和迫害中主在嗎?
5.-在這你的一生中,你所追求的是什麼?什麼東西才能讓你得到永遠的滿足?
6.-你認為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你可以將它獻給嬰孩耶穌嗎?
7.-賢士們在找到嬰孩耶穌之前,經歷了千辛萬苦,這樣的經歷帶給你什麼啟示?
8.-我常詢問生命的終極問題嗎?
9.-我常尋找生命的永恆幸福嗎?
10.-我常朝拜上主,並奉獻自己嗎?
11.-東方的賢士看見嬰孩耶穌,便俯伏朝拜他,他們在那一剎,在嬰孩身上看到什麼呢?你也試看看吧。
12.-你的故鄉在那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自己的成長背景,這是天主召叫的基礎。請想想自己故鄉的一些特色,並在這些特色中,看看天主怎樣召叫了你,你又怎樣回應。
13.-教會的傳統在主顯節的彌撒中,隆重宣佈今年逾越節的慶期,你還記得那些日子嗎?在紀念救世主開始出現在人間的日子,靜下來想想將怎樣與主一起度過今年的每一個逾越的日子。
吳智勳神父,是耶穌會士
默想 主顯節是慶祝主耶穌顯露給外邦人(東方賢士)的節日。我們全是外邦人,因此,對我們來說,主顯節也是我們一個重大的日子。
主顯節包含兩個重要的意義:一是天主主動地以星光、以聖經的話、以猶太經師,顯露自己;二是人對天主顯示的回應,賢士、黑落德、耶路撒冷居民反應各不同。讓我們嘗試以賢士的回應,看看主顯節為我們的信仰有什麼意義。
面對天主主動顯示自己,賢士的第一反應是詢問:「新生的猶太人君王在哪里?」不錯,信仰往往是從詢問開始的。只要對信仰作無限的追問,人便會接近天主。在聖經的記載中,很多次信仰是從詢問引發的:「你們在找什麼?」「師傅,你住在哪里?」「你們說我是誰?」「善師,我應做什麼才能得永生?」只要人不停地追問,天主一定會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回答。賢士就是因追問而獲知聖嬰所在。可是,只會追問,不去尋找的人是會錯過天主的恩寵的。比拉多就是個好例子,他曾問:「什麼是真理?」可是問完卻不去找答案,雖然答案就在他面前。
尋找需要勇氣,會經歷挫敗。賢士離鄉別井,千里迢迢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向猶太藩王問新生猶太君王,需要很大的勇氣,途中星光消失是一個種挫折,但他們排除萬難,努力尋找,終於找到嬰孩耶穌。人的一生都是在尋找,如果尋找的是東西,例如名利,最多只會得到東西,東西只能給短暫的滿足,人總不能帶著東西離開人間。只有尋找的物件是天主,人在離世時,不但不會失去,更會永遠與天主在一起。
賢士見到嬰孩耶穌後,便向祂俯伏朝拜,並獻上珍貴的禮品:黃金、乳香和沒藥。向嬰孩俯伏是一種謙遜表示,驕傲是人的第一個罪,驕傲的人只看見自己。今天白冷聖堂的門建得又矮又小,人們要彎下身子才可以進入,大概表示只有謙遜的人才可見到嬰孩耶穌吧。三件禮物本身各有深意,為我們來說,我們能否獻出像黃金一樣寶貴的時間、精力、才智、青春給天主?能否獻上我們誠心的祈禱,使它像乳香一樣,馨香地升到天主台前?能否獻上生活上的困苦與十字架,作為我們給天主的沒藥?
讓我們記著主顯節的真義:天主主動顯露自己。願我們在生活中不斷追問,不斷追尋主,把我們今天認為最寶貴的東西獻給主。天主會藉現代的星光,讓我們找到祂。
薛恩博樞機 著 丁穎達教授譯
默想:
今天的節慶俗稱「三王來朝節」。
教會正式稱「主顯節」,因為它紀念天主啟示的光芒,照亮在「外邦人」的身上。
先談史實部份。我們要感謝一位奧地利天文學家,他作了迄今為止最豐富詳殷的有關「白冷之星」的研究。康拉定.法拉利.多齊耶波教授1是奧地利國家科學院院士,他花了數十年的時間鑽研所有關於「東方賢士」以及他們當年所看到的星象記載。富有說服力的結論是,在西元前七年,木星與土星曾經極其罕見地排列在一起,並且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巴比倫的星象學在那年代是最出類拔萃、也是最精准的。法拉利教授于一九五五至七八年間在維也納大學任理論天文學院院長,他證明了瑪竇福音的記載真實可信。耶穌出生在西元前已經是耳熟能詳的舊聞,只因為在中世紀時關於祂生日的推算有誤,而我們現在用的日曆其實也是從那錯誤推算衍生出的。如今,根據傳統、並且廣為接受的耶穌誕生日,確認是西元前七年冬天的一月六日。
讓我們折回來想想賢士尋訪聖嬰的深層意義。天主不但透過祂的啟示真言——聖經向我們發言,而且也借著「自然之書」發言。因此,大科學家們通常是虔誠一族的現象,並非出於偶然。那三位可能來自巴比倫的東方賢士,就屬於這樣的大科學家。
相信天上的星能替世上的人指點「端倪」,是否太迷信了呢?聖經不是拒絕占星術嗎?「三賢士」根據罕見的行星會聚的天象,作出異乎尋常的精准推算,認定在猶太國發生了特殊的事,比方說一個非常特別的國王在那裏誕生了。不過當他們到達耶路撒冷時,他們被告之聖經上的相關預言——默西亞,即救世主,將在白冷降生。總之,大自然和聖經不約而同地為他們指出通往天主的道路。於是他們按圖索驥,找到了聖嬰耶穌,在祂面前跪下,並朝拜了祂。他們沒有去朝拜星辰,而是朝拜了星辰所指向的那一位神。
他們為後來的世世代代樹立了通向基督的路標。我們不可能把命運寄託在星辰上,因為星辰和宇宙間的萬物統統指向造物主,我們的生命掌控在祂的手中。那些純仆無欺的牧羊人以及滿腹經綸的賢士們,引領我們到白冷去尋覓天主,因為祂以小聖嬰的形體來到我們當中,跟我們那麼親近。
張春申神父 著
在今天主顯節的福音中,一方面見到,天主借著自然界的異星,人間的學者,以及聖經的言語,顯揚自己的救恩;另一方面也可以見到,東方賢士的詢問、尋找,以及朝拜與奉獻,這樣他們才信仰與認識了天主。的確,主顯節叫我們紀念天主顯揚自己給東方賢士的故事,然而事實上天主可說時常在耶穌基督內,向教外人顯揚自己的存在和救援工作。在今天的節日上,我們回到生命中,反省一下東方賢士的詢問、尋找、以及朝拜與奉獻。
詢問:日常生活中,人類常在詢問;有些問題,不難回答,至少人力能夠正確回答。但是有些屬於生命最深的問題,譬如生命從何處來,將往何處去;為何生活,生活的意義,又為何會死亡,死亡之後又將如何;人生為什麼常有痛苦、煩惱,如何徹底解決,誰來拯救……卻並不容易回答,甚至人根本無法完全回答。許多人因此不再詢問,但是不少人仍舊認真地詢問。主顯節便是肯定,如果認真詢問,即使從人得不到答案,創世贖世的天主自己一定會給答案;只要人認真地詢問生命、死亡、救援等等人生最深的問題,最後,祂終會顯揚自己。
尋找:人生有不同的尋找,有時應用自己的能力便能找著。可是有關生命最深的真理、幸福、永生,人自己無法找到,必須懷著謙虛、誠樸、期待的心,更好說讓真理、幸福、永生找到他自己。原來這也是主顯節的啟示;創世贖世的天主,會借著宇宙間的萬物,人世間的際遇,以及借著祂遣派的教會,向人指示祂的存在與救援工作。然而只有那些謙虛、誠樸、期待的人,才能因此找到,接受來自天主的真理、幸福、永生。這也是聖經上耶穌說的: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是的,尋找真理、幸福、永生根源的人,必會在天主那裏找到。
朝拜和奉獻:人生最深的問題,只有天主能回答;真理、幸福、永生的根源是天主自己,只有天主能給與。因此詢問而得到回答的,尋找而又找到的人,由於不是發現一些抽象的原理,而是接觸到生活的天主,必須具有朝拜和奉獻的二種態度,這也是今天主顯節的啟示。面對顯揚自己的天主,第一種反應便是自認為受造物,無條件的接受天主:天主的回答、天主的要求、天主自己。這是朝拜的態度。繼而該有第二種反應:向天主奉獻自己。奉獻自己的理智,這是信仰;奉獻自己的將來,這是希望;奉獻自己的情感與意願,這是愛。總之,在信、望、愛三德中,人與顯揚自己的天主,真正合而為一。
今天福音中代表外邦人的東方賢士,在詢問、尋找、朝拜與奉獻給聖嬰耶穌之後,獲得天主所顯揚的救恩。是的,天主繼續不斷,從不止息地借著耶穌基督,顯揚自己,這是祂救人的意願。而教會的重要工作之一,即是應用種種方法,促使教外人先對人生最深的問題,認真地詢問與尋找;並借著聖言與聖事,引領人朝拜與奉獻。第一項工作,尤其在傳教區域,更是重要;也是一般教友在同教外人來往中,最應注意的。
2011年1月2日瑪竇福音2:1-12
他們看見嬰兒和他的母親瑪利亞,遂俯伏朝拜了他。
當黑落德為王時,耶穌誕生在猶大的白冷;看,有賢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纔誕生的猶太人君王在那裏?我們在東方見到了他的星,特來朝拜他。」黑落德王一聽說,就驚慌起來,全耶路撒冷也同他一起驚慌。他便召集了眾司祭長和民間的經師,仔細考問他們:默西亞應當生在那裏。他們對他說:「在猶大的白冷,因為先知曾這樣記載:『你猶大地白冷啊!你在猶大的郡邑中,決不是最小的,因為將由你出來一位領袖,他將牧養我的百姓以色列。』」於是黑落德暗暗把賢士叫來,仔細詢問他們那星出現的時間;然後打發他們往白冷去,說:「你們去仔細尋訪嬰孩,幾時找到了,給我報信,好讓我也去朝拜他。」他們聽了王的話,就走了。看,他們在東方所見的那星,走在他們前面,直至來到嬰孩所在的地方,就停在上面。他們一見到那星,極其高興歡喜。他們走進屋內,看見嬰兒和他的母親瑪利亞,遂俯伏朝拜了他,打開自己的寶匣,給他奉獻了禮物,即黃金、乳香和沒藥。他們在夢中得到指示,不要回到黑落德那裏,就由另一條路返回自己的地方去了 。
節日簡介
主顯節原本是東方教會慶祝耶穌誕生的節日。在古代的思想脈絡中「主顯」(Epiphaneia)一詞的希臘文原意是:一位神出現,使人肉眼可以看見;或是一位被當作神崇拜的皇帝,到他王國的某一城市拜訪,使當地的居民能看見他。關於主顯節最早的記載,可以回溯到第三世紀。當時有些諾斯底派的人在一月六日慶祝「耶穌受洗節」,並主張耶穌在受洗時才真的誕生為天主子。埃及亞歷山大城的Clemens為了保護教會信仰,駁斥諾斯底派的這個錯誤教導,呼籲大教會一起慶祝主顯節,因而在東方教會形成慶祝耶穌誕生的節日。至於教會選定於一月六日慶祝這個節日的原因,則可能是由於當時的外教人在這一天慶祝「時間之神」的生日;以一個教會的節日來取代在教外流行的民俗或宗教慶節,是古老教會常見的現象,也是最早期的「本位化」的嘗試。
這個原本是東方教會慶祝「耶穌誕生」的節日,很早便和「耶穌受洗」連結在一起,後來又融入耶穌在加納「變水為酒」的紀念。由第四世紀開始,羅馬天主教會便固定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慶祝耶穌聖誕,並在一月六日慶祝主顯節,紀念耶穌把自己顯示給世人的三個核心事件:賢士來朝、耶穌受洗、變水為酒。
禮儀年不論甲、乙或丙年的主顯節福音選讀,都是瑪竇敍述的「賢士來朝」的故事(瑪二1-12),因此這個主日的福音釋義,僅是將敝人在乙年所寫的文章略做修改而已。這是一個戲劇性非常豐富的故事,可以分許多不同的場景:賢士來到耶路撒冷(1-2)、和黑落德王相見(3-6)、黑落德王的指示(7-8)、異星的導引(9-10)、朝拜嬰兒(11)、賢士返鄉(12)。
賢士與異星
「賢士」原是指波斯的司祭,在我們的經文中則被表達為「星象家」,他們可能來自于波斯或阿拉伯地區。他們觀察到一顆特別的星星,而推論出一位特殊的猶太君王將要誕生。
對於一個理想性君王的期待,是在古代廣泛流傳的思想。對基督信仰特別重要的是舊約聖經戶籍紀二十至二十二章中的「巴郎的神諭」,其中也提到了關於「異星」的期待。巴郎原是外邦的「先見者」,受命詛咒以色列人,但天主卻使他預言說:「由雅各布布布伯將出現一顆星,由以色列將興起一權杖」(戶二四17)。在這個背景之下,天上出現的異星被瞭解為耶穌誕生的前兆。巴郎的「神視」在猶太傳統中世代流傳,在賢士來朝的故事中成為了「事實」。
猶太人的反應
東方的「星象家」到達耶路撒冷時,便詢問「才誕生的猶太人的君王在哪里?」這個問題不僅令黑落德王不安,更造成全城的「驚慌」!瑪竇在這裏所描述的並不是指群眾因害怕黑落德王而表現的態度,而是人們面對「神性的顯現」所有的典型反應(瑪十四26)。這種反應顯示,全猶太人和他們的君王都反對這些由遠地而來的賢士們的思想。
出自「達味家族」的救主
猶太經師在黑落德王的命令之下,認真研究默西亞的誕生之處。他們引用米該亞先知的話(五1)清楚地指出,賢士們尋找的默西亞應誕生在猶大的白冷。但是瑪竇將先知書中的話稍微更改了一些,並且加上撒下五2的經文「他將牧養我的百姓以色列」,使這位將誕生的嬰孩和達味產生聯繫。人們由此可以看出,耶穌就是以民所期待的、將要出自「達味家族」的救主。
心懷不軌的黑落德王
黑落德王將猶太經師的研究結果告訴賢士們,並要求他們在找到嬰孩時來向他報告。他的目的看似高尚,實則心懷不軌。讀者們由瑪二13所敍述的若瑟的夢得知,黑落德王其實是企圖殺害這位「才誕生的猶太人的君王」。
賢士朝拜嬰孩
來自東方的星象家得到黑落德王的指示後,即刻出發前往離耶路撒冷8公里左右的白冷城。而先前將他們帶領至耶路撒冷的那顆星又再次出現,這顆星使天主的帶領成為有形可見的,長途跋涉的賢士們終於看見自己長久渴望的物件,故而充滿歡喜。他們朝拜嬰孩並獻上禮品:黃金、乳香和沒藥。禮物共有「三件」乃是象徵給予帝王的尊榮,顯示出這個嬰孩就是萬民期待的「和平之王」(依六十6)。在瑪竇的心中,這些星象家是普世萬民朝拜天主的象徵,是外邦人進入教會的預像(瑪二八19)。
賢士們朝拜了嬰孩之後,並未回去見黑落德王,因為他們在夢中得到指示,由另一條路返回家鄉。這個特殊的夢境,再一次顯示是天主引導一切,而賢士們順從的態度自然也成為基督徒的榜樣。
綜合反省
透過這些敍述,福音作者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告訴世人,這位新誕生的嬰孩所有的真實身份:(1)他是猶太人真正的君王,面對這個君王黑落德充滿猜忌和敵意。(2)他是默西亞,在白冷出生的以色列民族的領導者。(3)他是應得天主性崇拜的君王之子。整個敍述中所含的因素,如異星的出現、找到嬰孩的過程、揭發黑落德王陰謀的夢境等,都表達出一切都出於天主的計畫和引導。
這個故事中所含有的神學主題,都在整部福音的敍述中得到更詳盡的發展。由此可知,瑪竇福音頭兩章的內容,並非為了填補馬爾穀沒有記載「耶穌童年故事」的缺憾,而是為自己的福音寫了一個生動的「序言」。
反省
1.-異星當空,設想你是第四位賢士,或是陪伴賢士前去朝拜耶穌聖嬰的一個僕人,請體會你們旅途中的心情與感受。
2.-三賢士為耶穌獻上黃金、乳香、沒藥,牧童們將自己的心獻給小耶穌,你今天願意送給他什麼禮物,馬槽中的小耶穌有何表情,他喜歡你的禮物嗎?
3.-三王改道而歸,為什麼?您是否也因著耶穌的誕生,踏上了皈依之路?耶穌和聖母是你生活的曉明之星嗎?
4.-我以聖經——天主的話語為我生命的嚮導嗎?還是常靠自己的思想觀念來尋找“救主”呢?救主在哪里呢?是在平安、順隨、富裕和幸福中嗎?困苦、磨難、不安和迫害中主在嗎?
5.-在這你的一生中,你所追求的是什麼?什麼東西才能讓你得到永遠的滿足?
6.-你認為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你可以將它獻給嬰孩耶穌嗎?
7.-賢士們在找到嬰孩耶穌之前,經歷了千辛萬苦,這樣的經歷帶給你什麼啟示?
8.-我常詢問生命的終極問題嗎?
9.-我常尋找生命的永恆幸福嗎?
10.-我常朝拜上主,並奉獻自己嗎?
11.-東方的賢士看見嬰孩耶穌,便俯伏朝拜他,他們在那一剎,在嬰孩身上看到什麼呢?你也試看看吧。
12.-你的故鄉在那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自己的成長背景,這是天主召叫的基礎。請想想自己故鄉的一些特色,並在這些特色中,看看天主怎樣召叫了你,你又怎樣回應。
13.-教會的傳統在主顯節的彌撒中,隆重宣佈今年逾越節的慶期,你還記得那些日子嗎?在紀念救世主開始出現在人間的日子,靜下來想想將怎樣與主一起度過今年的每一個逾越的日子。
吳智勳神父,是耶穌會士
默想 主顯節是慶祝主耶穌顯露給外邦人(東方賢士)的節日。我們全是外邦人,因此,對我們來說,主顯節也是我們一個重大的日子。
主顯節包含兩個重要的意義:一是天主主動地以星光、以聖經的話、以猶太經師,顯露自己;二是人對天主顯示的回應,賢士、黑落德、耶路撒冷居民反應各不同。讓我們嘗試以賢士的回應,看看主顯節為我們的信仰有什麼意義。
面對天主主動顯示自己,賢士的第一反應是詢問:「新生的猶太人君王在哪里?」不錯,信仰往往是從詢問開始的。只要對信仰作無限的追問,人便會接近天主。在聖經的記載中,很多次信仰是從詢問引發的:「你們在找什麼?」「師傅,你住在哪里?」「你們說我是誰?」「善師,我應做什麼才能得永生?」只要人不停地追問,天主一定會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回答。賢士就是因追問而獲知聖嬰所在。可是,只會追問,不去尋找的人是會錯過天主的恩寵的。比拉多就是個好例子,他曾問:「什麼是真理?」可是問完卻不去找答案,雖然答案就在他面前。
尋找需要勇氣,會經歷挫敗。賢士離鄉別井,千里迢迢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向猶太藩王問新生猶太君王,需要很大的勇氣,途中星光消失是一個種挫折,但他們排除萬難,努力尋找,終於找到嬰孩耶穌。人的一生都是在尋找,如果尋找的是東西,例如名利,最多只會得到東西,東西只能給短暫的滿足,人總不能帶著東西離開人間。只有尋找的物件是天主,人在離世時,不但不會失去,更會永遠與天主在一起。
賢士見到嬰孩耶穌後,便向祂俯伏朝拜,並獻上珍貴的禮品:黃金、乳香和沒藥。向嬰孩俯伏是一種謙遜表示,驕傲是人的第一個罪,驕傲的人只看見自己。今天白冷聖堂的門建得又矮又小,人們要彎下身子才可以進入,大概表示只有謙遜的人才可見到嬰孩耶穌吧。三件禮物本身各有深意,為我們來說,我們能否獻出像黃金一樣寶貴的時間、精力、才智、青春給天主?能否獻上我們誠心的祈禱,使它像乳香一樣,馨香地升到天主台前?能否獻上生活上的困苦與十字架,作為我們給天主的沒藥?
讓我們記著主顯節的真義:天主主動顯露自己。願我們在生活中不斷追問,不斷追尋主,把我們今天認為最寶貴的東西獻給主。天主會藉現代的星光,讓我們找到祂。
薛恩博樞機 著 丁穎達教授譯
默想:
今天的節慶俗稱「三王來朝節」。
教會正式稱「主顯節」,因為它紀念天主啟示的光芒,照亮在「外邦人」的身上。
先談史實部份。我們要感謝一位奧地利天文學家,他作了迄今為止最豐富詳殷的有關「白冷之星」的研究。康拉定.法拉利.多齊耶波教授1是奧地利國家科學院院士,他花了數十年的時間鑽研所有關於「東方賢士」以及他們當年所看到的星象記載。富有說服力的結論是,在西元前七年,木星與土星曾經極其罕見地排列在一起,並且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巴比倫的星象學在那年代是最出類拔萃、也是最精准的。法拉利教授于一九五五至七八年間在維也納大學任理論天文學院院長,他證明了瑪竇福音的記載真實可信。耶穌出生在西元前已經是耳熟能詳的舊聞,只因為在中世紀時關於祂生日的推算有誤,而我們現在用的日曆其實也是從那錯誤推算衍生出的。如今,根據傳統、並且廣為接受的耶穌誕生日,確認是西元前七年冬天的一月六日。
讓我們折回來想想賢士尋訪聖嬰的深層意義。天主不但透過祂的啟示真言——聖經向我們發言,而且也借著「自然之書」發言。因此,大科學家們通常是虔誠一族的現象,並非出於偶然。那三位可能來自巴比倫的東方賢士,就屬於這樣的大科學家。
相信天上的星能替世上的人指點「端倪」,是否太迷信了呢?聖經不是拒絕占星術嗎?「三賢士」根據罕見的行星會聚的天象,作出異乎尋常的精准推算,認定在猶太國發生了特殊的事,比方說一個非常特別的國王在那裏誕生了。不過當他們到達耶路撒冷時,他們被告之聖經上的相關預言——默西亞,即救世主,將在白冷降生。總之,大自然和聖經不約而同地為他們指出通往天主的道路。於是他們按圖索驥,找到了聖嬰耶穌,在祂面前跪下,並朝拜了祂。他們沒有去朝拜星辰,而是朝拜了星辰所指向的那一位神。
他們為後來的世世代代樹立了通向基督的路標。我們不可能把命運寄託在星辰上,因為星辰和宇宙間的萬物統統指向造物主,我們的生命掌控在祂的手中。那些純仆無欺的牧羊人以及滿腹經綸的賢士們,引領我們到白冷去尋覓天主,因為祂以小聖嬰的形體來到我們當中,跟我們那麼親近。
張春申神父 著
在今天主顯節的福音中,一方面見到,天主借著自然界的異星,人間的學者,以及聖經的言語,顯揚自己的救恩;另一方面也可以見到,東方賢士的詢問、尋找,以及朝拜與奉獻,這樣他們才信仰與認識了天主。的確,主顯節叫我們紀念天主顯揚自己給東方賢士的故事,然而事實上天主可說時常在耶穌基督內,向教外人顯揚自己的存在和救援工作。在今天的節日上,我們回到生命中,反省一下東方賢士的詢問、尋找、以及朝拜與奉獻。
詢問:日常生活中,人類常在詢問;有些問題,不難回答,至少人力能夠正確回答。但是有些屬於生命最深的問題,譬如生命從何處來,將往何處去;為何生活,生活的意義,又為何會死亡,死亡之後又將如何;人生為什麼常有痛苦、煩惱,如何徹底解決,誰來拯救……卻並不容易回答,甚至人根本無法完全回答。許多人因此不再詢問,但是不少人仍舊認真地詢問。主顯節便是肯定,如果認真詢問,即使從人得不到答案,創世贖世的天主自己一定會給答案;只要人認真地詢問生命、死亡、救援等等人生最深的問題,最後,祂終會顯揚自己。
尋找:人生有不同的尋找,有時應用自己的能力便能找著。可是有關生命最深的真理、幸福、永生,人自己無法找到,必須懷著謙虛、誠樸、期待的心,更好說讓真理、幸福、永生找到他自己。原來這也是主顯節的啟示;創世贖世的天主,會借著宇宙間的萬物,人世間的際遇,以及借著祂遣派的教會,向人指示祂的存在與救援工作。然而只有那些謙虛、誠樸、期待的人,才能因此找到,接受來自天主的真理、幸福、永生。這也是聖經上耶穌說的: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是的,尋找真理、幸福、永生根源的人,必會在天主那裏找到。
朝拜和奉獻:人生最深的問題,只有天主能回答;真理、幸福、永生的根源是天主自己,只有天主能給與。因此詢問而得到回答的,尋找而又找到的人,由於不是發現一些抽象的原理,而是接觸到生活的天主,必須具有朝拜和奉獻的二種態度,這也是今天主顯節的啟示。面對顯揚自己的天主,第一種反應便是自認為受造物,無條件的接受天主:天主的回答、天主的要求、天主自己。這是朝拜的態度。繼而該有第二種反應:向天主奉獻自己。奉獻自己的理智,這是信仰;奉獻自己的將來,這是希望;奉獻自己的情感與意願,這是愛。總之,在信、望、愛三德中,人與顯揚自己的天主,真正合而為一。
今天福音中代表外邦人的東方賢士,在詢問、尋找、朝拜與奉獻給聖嬰耶穌之後,獲得天主所顯揚的救恩。是的,天主繼續不斷,從不止息地借著耶穌基督,顯揚自己,這是祂救人的意願。而教會的重要工作之一,即是應用種種方法,促使教外人先對人生最深的問題,認真地詢問與尋找;並借著聖言與聖事,引領人朝拜與奉獻。第一項工作,尤其在傳教區域,更是重要;也是一般教友在同教外人來往中,最應注意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